青港沉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01章 新文学革命,跟着姓名学国学,青港沉沙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六五:贞吉,无悔,君子之光,有孚吉。

无论世事如何变易,君子一如既往持守正道。他们带领大家共渡难关,如同阳光驱散乌云,光照大地万物,带来光明的未来。

1916年8月,李大钊呼吁中国的新文艺要像欧洲一样,为自我觉醒之绝叫,以惊破众人之沉梦,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先声。

第二年正月,胡适在《新青年》第二卷发表《文学改良刍议》,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。他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,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,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。他提出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,并指出中国新文学八事:须言之有物、不模仿古人、须讲求文法、不作无病呻吟、务去陈词滥调、不用典、不讲对仗、不避俗字俗语。

陈独秀紧接着发表《文学革命论》。他正式喊出文学革命的口号,提出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,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;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,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;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,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。

文学革命大旗从此竖起,掀起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,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。

如果说陈独秀和胡适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,他们的理论和主张为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,那么鲁迅先生就是文学革命的伟大前驱者和实践者。

他通过小说、散文和杂文创作,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。他的文学作品如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,极大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和应用。

鲁迅(1881年—1936年),原名周樟寿,浙江绍兴人。他十二岁时,进入晚清绍兴府内的着名私塾三味书屋,跟随方正而博学的私塾先生寿镜吾求学。第二年,因祖父坐罪入狱,父亲重病,家道中落,举家避难于乡下。周樟寿每天为父亲出入于当铺和药店,尝尽世态炎凉。

1898年4月,周樟寿考入江南水师学堂,改名周树人,四年后以优异成绩赴日本公费留学,同行者有厉绥之和钱均夫同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厂草堪折直须折

meidy

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

醉清风明月

帝王故事录

心处安逸

七零小村姑社死逆袭,全球添堵

龙腾兔焱

女主携手后宫整治大如

爱吃龙葵酒的小猫咪

机甲纪元777

张礼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