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上松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0章 公孙衍合纵抗秦之谋,华夏风云人物传,司马上松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合纵联军组建之初,士气高昂,各国将士跃跃欲试,欲与秦军一决高下。在公孙衍的指挥下,联军发起了首轮攻势,取得了一些小规模胜利。就如某次战役,联军筹备夜袭秦军先锋营地,战前准备细致入微。联军先派出多批精锐斥候,乔装混入秦地,潜伏于秦军营地周边,连续数日观察秦军的日常作息、巡逻规律以及营防布置。他们发现秦军先锋营地位于一处山谷入口,地势险要,但夜间防守略有松懈,且水源补给线单一。将领们根据这些情报,精心制定偷袭策略,选定月黑风高之夜,趁秦军酣睡之际发动突袭。

是夜,联军将士衔枚疾走,悄无声息地逼近秦军营地。待靠近营门,一声令下,顿时喊杀声四起,联军如潮水般涌入。秦军仓促应战,阵脚大乱,在黑暗中自相践踏,死伤无数。联军一举击退秦军先锋,斩杀敌将数名,还收复了部分被秦国侵占的失地。这场胜利犹如一场甘霖,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士气,让合纵信念在各国扎根更深。百姓们听闻联军得胜,纷纷欢呼雀跃,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,各地青壮年踊跃参军,为合纵大业添砖加瓦。一时间,合纵之声响彻山东诸国,秦国东进步伐被迫放缓,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强大的对手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合纵联盟内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,仿若一座潜藏暗礁的冰山,逐渐浮出水面。各国本就利益诉求不同,随着战事的推进,矛盾日益凸显,愈演愈烈。在领土争端上,魏国与赵国因一块边境之地的归属问题发生激烈争执,双方互不相让,甚至险些兵戎相见。魏国朝堂之上,亲秦派大臣收受秦国贿赂后,在魏王耳边吹风:“大王,合纵劳民伤财,且前途渺茫,我魏国何必为他人做嫁衣,不如及早退出,与秦修好。”说罢,还呈上秦国暗中送来的珍宝财货,以证所言不虚。抗秦派大臣则怒目而视,据理力争:“大王,今若退盟,秦国必不会放过我等,合纵乃魏国存亡之机,万不可弃!”魏王眉间紧锁,目光在两派大臣间游移,手中玉笏不住颤抖,显是内心天人交战。

在赵国,谣言四起,传言公孙衍与楚国暗中勾结,欲牺牲赵国利益谋取私利,引得赵王对公孙衍心生猜忌。朝堂之上,有大臣进谗言:“大王,听闻公孙衍在与楚使密谈时,许以我赵国北部数城,以换楚军粮草,此等行径,不可不察。”赵王闻之,脸色阴沉,对公孙衍的信任大打折扣。

而在粮草分配上,燕国、韩国认为楚国提供的粮草物资不足,且分配不均,对楚国心怀不满;楚国则抱怨自己付出过多,却未得到相应回报,指责其他国家作战不力。燕国使者在联军议事会上愤懑道:“我燕国虽兵力不多,但也全力赴战,可如今分到的粮草,连将士温饱都难维持,楚国此举,安的什么心?”楚国将领则拍案而起:“我楚地千里运粮,损耗巨大,你们却不知感恩,反倒怪罪,实在无理!”内部的纷争使得联军协作出现间隙,战斗力大打折扣。

与此同时,秦国也察觉到了合纵联盟的弱点,开始施展阴险狡诈的离间计。秦国派出大量间谍,潜入各国朝堂,重金贿赂权臣,散布流言蜚语。在魏国,亲秦派大臣收受秦国贿赂后,在魏王耳边吹风,称合纵劳民伤财,且前途渺茫,劝魏王退出联盟;在赵国,谣言四起,传言公孙衍与楚国暗中勾结,欲牺牲赵国利益谋取私利,引得赵王对公孙衍心生猜忌。更有甚者,秦国间谍潜入韩国,伪造他国密信,暗指韩将通秦,致韩军内部猜忌,指挥失灵。在秦国的内外夹攻之下,合纵联盟逐渐瓦解,各国纷纷撤兵,各自为战,刚刚燃起的抗秦烽火,又有熄灭之势。

尽管公孙衍竭尽全力,奔走呼号,试图挽回局面,但无奈大势已去。望着各国纷纷撤兵的乱象,公孙衍眼中满是悲愤与无奈,仰天叹曰:“吾殚精竭虑,奈何天不助我,合纵大业,竟毁于一旦!”回府后,他闭门三日,其间时而长吁短叹,时而奋笔疾书,复盘合纵全程,试图寻得转机。待再出府时,虽面容憔悴,却目光坚毅,决意孤身赴他国,重启抗秦谋划。

合纵之举虽败,却激发了各国的抗秦意识,让各国百姓看到了团结的力量,为后续的反秦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公孙衍也凭借着此番作为,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。他的合纵谋略与张仪的连横之策相互博弈,构成了战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,展现了那个时代纵横捭阖的谋略魅力,为后人理解战国纷争提供了深刻的视角。此后,公孙衍虽未放弃抗秦之志,继续在各国周旋,但其人生轨迹已悄然改变,而战国局势也在合纵连横的风云变幻中,向着更加复杂、残酷的方向发展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末世生存,被我玩成了恋爱养成

右突左撞小螃蟹

无垠之祸

钱易兴

倾尽天下携手山河

明月宫主

汉末黄巾霸业

房东家的大鸟

绛珠仙子化身黛玉,走上人生巅峰

悠悠L

全宗戒备小师妹她又疯啦

小猫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