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觉打蚊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5章 奇耻大辱,明末混日子,睡觉打蚊子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事后,李世民将“抗旨”的李靖册封为“尚书右仆射”,虽无宰相之名,但却跟唐朝贞观年间确立的参知政事、参议得失一样,行的都是宰相之权,名副其实的实权官职。
一时的耻辱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自己沉不住气,处事不够冷静。李世民不逞一时之勇,韬光养晦,壮大自己,找准机会,一击毙命,这才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帝王。
张定深以为然,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,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,今天的低头,只为了明天更好的抬头!
青山不改,绿水长流,山不转水转,这日子还长着呢,今天就先让郑氏开怀大笑吧,来日方长,总有郑氏哭的一天,张定在心里暗暗发誓。
张定先前和几个尚书也是有好好商量过,几个尚书自然也知道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,唯一的变量,那就是出的这比和平金是多少。
张定身为最高领袖,自然是不能直接下场和郑氏的使者争辩这笔钱的多少。
先不说双方地位不对等,也不说有多么不务正业,给人以唐朝无人的感觉,就说一个领袖,竟然做出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,老百姓怎么看他?
哪怕有宣传机构给他宣扬,但假的就是假的,假的永远也真不了,更别说,骗得了别人一时,但骗不了自己的内心。
好不容易爬到今天这个位置,可不是为了出卖国家利益的!
赵构这个能文善武,善骑射的无能皇帝,看到金兵就打摆子,赢不起来的皇帝,都知道杀岳飞让秦桧去干,难道张定还不如他?
几个尚书对视了一眼,没人出列,到了他们这个地步,若非情非得已,实在没办法,他们也不太愿意干这事。
你不干我不干,事情总得有人干,那谁来干呢?当然是手底下的牛马啊。
察觉到张定扫过来的目光,陈立首先坐不住了,“咳咳……”陈立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。
得到了信号,早有准备的官员们便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,一时间站了出来不少人和郑氏的使者唇枪舌战。
张定不想听,他一个铜板都不想出,听着下面的你来我往,不断出价,实在是让人心烦。
最终,双方敲定一年1000万两白银,郑氏使者看上去虽知礼,但是咬人的狗不叫,叫的狗不咬人,一遇到真金白银,郑氏使者丝毫不肯退让。
最后,双方各让一步,大唐先预付200万两白银,其余的800万两年底再奉上,郑氏使者看着张定阴沉的像煤炭的脸,只得勉强答应下来。
事情一谈完,张定就气呼呼的拂袖而去,是个人都看的出来张定肺都要气炸了,在场官员无不心里惴惴,只有郑氏使者恍然未觉,大摇大摆的出去了。
几个尚书虽然也有点虚,但是别人躲得过,他们实在躲不了。只能一步靠着一步,慢慢的靠近办公房。
张定已经收敛了脾气,闭着眼坐在自己的凳子上,看着好像心平气和的样子。只有地上的一地的碎瓷和一滩水渍片说明了事情的真实情况。
“工部再办几个工厂,专门用来制糖。”虽然很生气,恨不得现在就挥师北上,但是不能让愤怒支配大脑,理智还在,只能强摁着脾气。
这个时代的制糖技术并不成熟,品质好的糖更少,所以白糖的价格十分感人,饴糖的价格也堪比猪肉,说人话就是,不管是什么糖,吃的上的至少都是兜里有钱。
放在欧洲,那高低是个贵族起步了。少年班已经攻克了白糖的制造技术,南方也正适合种甘蔗,正好以此扩大税收来源。至于与民争利?大唐没有人敢这么说。
“诸位加紧,年底之前务必平定安南省动乱,如若不平,则犹如此案!”说到底,张定还是生气异常,在几人惊恐欲绝的眼神中,张定抽出一把锋利的长刀,一把就把桌子给削下来一角。
tm的,那可是200万两白银啊!200万啊。
几人连忙跪倒:“是,大王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