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明朝——定陵一游
菇菇咕咕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5章 明朝——定陵一游,视频穿越时空后,我粉丝破亿!,菇菇咕咕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至少他的付出对自己这个祖宗来说,是有价值的!
【这里是地宫的入口,它在地下的27米处,相当于九层楼高,这里没有电梯,所以我们只能走下去了。
这里能看到呈“圭”字型的封砖和含铁量极高的金刚墙,不过这并不是50年代考古队拆出来的那个入口。
定陵的地宫仿照紫禁城的皇帝寝宫,分为前、中、后三殿和左、右配殿。
但是穿过券门来到的不是前殿,而是左配殿,这个配殿高7.1米,宽6米,长26米,整个穹顶是大理石堆砌而成的。
这个放在门侧面的是顶门石,也叫自来石。地宫封闭前要关上石门,再用这块自来石死死顶住,可以防止有人从外面推开,想要推开是需要特制的拐钉钥匙。】
明朝的藩王们:“……”
不是我们说,我们整个陵墓都不一定有这个配殿大!大宗享受了这样的好处,养养他们怎么了?
【这里巨大的石台是用汉白玉制作的棺床,长度有16米,而中间长方形的缺口叫做金井。
据说是修建地宫的时候将第一锹土留下来,再主人下葬的时候,将土放在今井中,这就是金井吉葬,当然了关于金井的说法还有很多。
从券门的连廊穿过来,就是大殿的中殿,这里的为了保护下面来自御窑的金砖又铺了地坪。
对面的右配殿没有开放,但是形制大致与左配殿一致。】
“还有说是让妃嫔能够阴阳相通”
“哪里来的妃嫔”
“这好像是妃子殉葬的地方,虽然后面的皇帝不殉了,但是规制保留下来了”
【帝王的“视死如视生”还是与普通人不一样的,瞧,这定陵的地宫有房顶有瓦檐,多气派啊!】
乾隆此时蠢蠢欲动,他暗自思忖着:“朕的地宫岂能让那明朝的万历皇帝压过一头?还是要进行一番精心修缮,方可彰显朕的威仪!”
想到此处,乾隆召人上前提出自己的构思,他的地宫定要用心雕琢,每一处细节都不容有失!
【(以下为地宫实物描写)这里有三座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龙凤宝座,分别属于万历和孝端皇后、孝靖皇后。
每一个宝座前面都摆放了黄色的五供,前面还有用来盛放长明灯的大瓷缸,据说当时发掘的时候,里面还有剩余的灯油以及灯芯呢!
等到地宫关闭,燃放的长明灯随着氧气消耗殆尽也会渐渐熄灭。
地宫也就变成了无氧状态,这样做可以减缓物品的腐烂。】
“哇,这就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吗”
“真是了不得”
【这个就是定陵的正殿,大门上有八十一颗乳状门钉,这里的空间也是大的不行,而这么大的面积,居然没有用一根横梁和立柱,不得不称赞一下劳动人民的智慧。
这里的棺材床上停放了三口棺椁,中间是万历皇帝,左边是孝端皇后,右边是孝靖皇后。
旁边还有26口朱漆箱子,用来存放下葬时的陪葬品,这里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的文物。
非常可惜的是,咱们现在看到的棺椁与木箱没有一件是原物。】
“一个仿照物都能这样气派啊!”
朱棣:“……”
好了,他知道为什么东西被毁还能再拿出来展出了!
后世人对别人的目的到底是有什么执念?那些考古人员就算了,这些普通人为什么也这么喜欢来陵墓玩?不觉得瘆得慌吗?
【这里面就是前殿,不过地宫打开的时候什么都没有,只有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木板,上面有运送棺椁时车轮碾压过的沟壑。
现在的出口就是当年考古打开金刚墙进入的位置,这个圭字型就是拆除封门砖后留下的。】
随着姜澜溪的走动,天幕中逐渐出现的室外景色,古代观影的人都缓缓吐出了一口气。
虽然定陵里面都是光照充足,但是他们看着还是觉得阴暗至极!
真是搞不懂后世人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