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明朝——万历
菇菇咕咕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1章 明朝——万历,视频穿越时空后,我粉丝破亿!,菇菇咕咕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【隆庆去世的时候,太子朱翊钧也就是10岁的年纪。
于是,隆庆照着前面的例子给儿子留下了高拱、张居正、高仪三位辅臣和司礼监辅导,还有李太后的严加管束。】
朱元璋:“……”
他心中暗自感叹,他真是被天幕练出来了!如今,他对许多事情的底线那可真是下降了不少。就这个万历所面对的情况,放到天幕降临之前,他肯定是要气炸的!
可现在的他,看着太监和后宫都能在政事上掺一脚,已经很是心平气和了,他现在唯一的期望便是这些人不要惹出太大的乱子来,只要他们不把本就岌岌可危的大明送上死路,他就已经很知足了!
【在万历初年,朱翊钧也是很听话的,按照祖宗旧制,一边读书一边参与政事。
而等到短暂的内阁纷争落下帷幕后,仅剩下的大赢家张居正就和正有着“少年天子”气派的朱翊钧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。
在这位年幼的小皇帝的支持下,张居正在政治、经济上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政治上就是“考成法”,这主要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,意在提高明廷机构的办事效率。】
朱元璋:“……”这一条请你详细说一下,谢谢!
老朱他是真的讨厌那种只会空谈、毫无实际建树却又喜欢胡乱进言的官员奏折,虽然那样的人不多,但是真的很烦!
看着他们的奏折,他是真的很想问问那些人下过地吗?见过几个民间的百姓啊?比他这个皇帝还要不懂民间疾苦是怎么做到的啊!
偏偏这群人就像是听不懂话一样,无论怎么说,该犯还是犯!
【而经济领域的改革就很有名了,清丈国家田亩,推广“一条鞭法”。
一条鞭法可以说是万历初年整个社会改革的中心环节,也是最具有意义与成绩的改革。
明代中后期, 土地兼并日益加剧,朝廷赋税收入日益减少,财政支出却不断膨胀,再加上官员贪污腐败严重,说一句大明摇摇欲坠都行了。】
“其实也得谢谢他爹,白银得到广泛使用,商品经济快速发展,才给一条鞭法提供了基础条件”
“弘治十五年税田422.8万顷”
朱元璋:“疯了吧!”
“422.8万顷”的数据让他心惊胆战,要知道今年的登记在册的耕地总量850多 万余顷, 其中民田就有730 多万顷, 这税田数量下降都得有一半了!
想到这里,他的心情愈发沉重,税田数量下降如此之多,就意味着税收将会大幅减少。可是国家需要资金来维持运转,国防建设、宗室供养、官员俸禄等等,无一不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持,怪不得国库没钱呢!
永乐朱棣也来了精神,开始准备抄后辈的作业了。
【这个“一条鞭法”也不是张居正一拍脑子就想到的政策,这个政策的雏形来自于嘉靖年间在“大礼议”里面站队嘉靖的桂萼,还在江浙一带推广过。
到了万历年间,张居正开始推行完全体的“一条鞭法”。
这个“一条鞭法”特点就是把一切化繁为简,不但简化了赋税计征标准,还将赋役合并征收,使用“量地计丁, 计亩征银”,在劳役上“取消力役, 官为佥募”。】
“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, 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”
“历史影响深远的变革”
“属于差一点就把明朝救起来了”
“这个政策也算是顺应时代了”
“这玩意给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”
唐朝
李世民也开始和大臣们讨论起这个“一条鞭法”来,大臣们相视一眼,后列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我大唐当前所实行的租庸调制度已然十分完善,更重要的是契合现在的大唐。”
李世民认同租庸调制度与现在的大唐相契合,但是他深知租庸调制度的局限性。
这种制度固然在现在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它毕竟是需要与均田制相配合的,一旦均田遭到破坏,整个制度便会崩溃。
他不觉得大唐就没有土地兼并,所以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