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明朝——堡宗二三事(二)
菇菇咕咕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4章 明朝——堡宗二三事(二),视频穿越时空后,我粉丝破亿!,菇菇咕咕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再加上本来军队出了居庸关后,就是非风即雨,这到了大同,再降骤雨忽至,搞得人心惶惶,所以王振决定翌日班师。
其实到底是为什么咱也不知道,反正事实就是朱祁镇短暂的出来一趟,就要回家了。】
“胡闹!”朱元璋怒吼出声。
这可是战争,还是御驾亲征,说来就来,说走就走,怎能如此儿戏?
【其实班师回朝也是很好的,毕竟将士们身后是真有拖后腿的,早点把皇帝送回去,还能让他们省点心。
当时回朝大致有两条路,一条是原路返回,就是从阳和、宣府这边走,另一条是大臣们给的建议,绕到南面的紫荆关入京,毕竟从南面走,会安全一些。
其实我个人觉得的从哪里走都是没有错的,只要做个正常人,好好的行军就可以了。】
“这么说也是,其实走北路也不一定会有危险,毕竟朱祁镇露头就走了,也先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追过去”
“我也是这样觉得,正常行军怎么走都不一定会被追上”
永乐年间
朱棣思考:难道这个朱祁镇另辟新路了?但是这也说不上什么错吧?
只要能走回来,走什么路都是合理的!
【朱祁镇是怎么走的呢?
他的行军路线主打一个“左右摇摆”,他先是走北路,到了阳和境内,第二天又突然掉头西行,为全军改道南路做准备。
到了阳原后,觉得不好,最终又改道走了北路。】
“这期间会消耗多少大军的体力与精神啊”
“说是王振想要带着朱祁镇去自己家乡蔚州的故居,光耀门楣,中途又后悔此行会践踏家乡的庄稼,所以改道宣府的”
“这很难评”
【在半路上,朱祁镇收到了宣府传来的瓦剌大军来袭的军报。
朱祁镇选择原地驻扎,派遣恭顺侯吴克忠、都督吴克勤打探,这两个人都是朱祁镇放在宣府的亲信,不久吴氏兄弟战败殉国。
败报传来,朱祁镇直接派成国公朱勇,永顺伯薛绶率三四万人去阻敌,可结果也是全军覆没。
此时朱祁镇大概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,急忙撤军东返。】
“为啥不固守待援”
“为啥杨洪不来救他?”
“这两场仗打得,就是单方面的屠杀”
宣宗年间
被点到名字的人脸色苍白,摇摇欲坠。
夭寿啦!单方面的屠杀,自己死的多惨,自己指挥的多烂,就此表现的淋漓尽致啊!
这回好了,自己可能不用死了,但是前途也没了啊!
【回京的路上有一个怀来县城,怀来离他们的距离不远,防御设施还比较完备,如果能进城或许会安全很多。
但是,军队行至土木堡时停了下来,据说是王振惦记着辎重,所以决意夜宿土木堡,第二天再赶路。
但是也先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,骑兵本身就是高机动性部队,瓦剌军一个晚上直接完成了对明军的三面合围。】
永乐年间
朱棣想起了这个地方,土木驿这个地方位于高山至河谷的坡地上,地势较高,虽然有几口水井,但是应该是不够供应几十万人马饮用的,若是人马缺乏饮水,那也不用打什么仗了,可以直接宣布结束了!
至于附近的水源,人家都已经三面围困了,肯定是会切断水源的啊!
【明军人毕竟还是多,也先也不想正面硬扛,所以直接围着。
之后,也先心生一计,假装撤退,并派使者到明营请和。】
朱瞻基笑了,这瓦剌人真把人当傻子?谁会信啊?
【朱祁镇和王振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,当即同意了议和,还派了两名通事随来使前往也先营。
王振一看瓦剌军“果真”向后撤退了,喜出望外地下令全军撤离阵地,“移营就水”。】
朱瞻基不敢置信:“这你也信?”
救命!他的太子好像是真的没脑子啊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