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 苏堤春晓(四)
菇菇咕咕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9章 苏堤春晓(四),视频穿越时空后,我粉丝破亿!,菇菇咕咕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宋朝这样太过小家子气了。”
“我们大唐和宋朝不一样,就没有几个因为写诗而进监狱的诗人。”
李治颔首:“你做的就很不错。”
武媚娘微微一笑,他知道李治指的是什么。
前一阵子,他们买的史书到了,李治自然也知道他死后自己所做的事了,但是反正最后政权重回李唐皇室手中,她自己收拾收拾回了后宫就算是给了交代。
而《新唐书》就记录了骆宾王帮李敬业写了檄文讨伐她,而她看见了这篇檄文后拍案叫绝,还责怪宰相:“这种才子居然没有进入朝廷,这是宰相的过错!”
……
唐朝的诗人们齐齐倒吸一口冷气,为阻止全球变暖做出杰出的贡献,纷纷感叹自己没有生在宋朝。
杜甫:“……”
感谢我阿耶阿娘把我生在大唐!即使不受待见,但好歹是在写了“三吏三别”后,还没有因此入狱不是!
白居易:“……”
我亲爱的父母,感谢你们!将我生在唐朝!更要感谢圣上!没有因为他的《长恨歌》、《观刈麦》和《卖炭翁》问罪于他!
宋朝
苏轼:“……”弟弟!他的弟弟作为朝廷重臣,却肯为了自己这条命抛弃前途,他是真的好感动!
苏辙:“……”我的哥!你没事吧!
李定:“……”悬着的心,终究是死了!
还好天幕没有说出来所谓的“新党”都是谁,他之后还是得低调一点才好!
【前丞相张方平也是上书痛骂诬告苏轼的那些小人。
当时太皇太后曹氏已经卧病在床,还向神宗求情说:仁宗当年得了苏轼、苏辙这一对贤良之才非常高兴,说是为子孙攒下来两个能做宰相的栋梁之才,这样的人才杀了不很可惜吗?】
“曹皇后在清平乐和知否都有出场”
“曹皇后也是挺一言难尽的”
“哎,本来不喜欢她的,但是她给苏轼求情哎”
高太后有些担忧,“苏仙明明才华盖世,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的磨难呢?”
向皇后:“还好太皇太后为苏仙求情,他应该会没事吧!”
【就是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纷纷上书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。
当时已经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,也上书劝说宋神宗:“圣人统治的时代,怎么可以轻易杀名士?\"
虽然王安石那个时候已经退下来了,但是神宗非常信任他,所以他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。
神宗对苏轼本就有爱才之心,加上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,又有这么多人为苏轼说情请免,苏轼得到从轻发落,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本州安置,受当地官员监视。】
“怎么说呢,宋朝不杀士大夫这个说法让我又爱又恨,我一直觉得某些士大夫就该被千刀万剐”
“哇呜,其实我不想听宋朝历史,即使汉唐也乱过,但是感觉总是不一样的”
“毕竟是异族乱杀”
“也不是这样,五胡乱华时看到的是混乱,靖康这个是耻辱”
靖康之前的人们完全无法想象那是多混乱才能让后人评价为耻辱,尤其是唐初,南北朝乱象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至今还未退去呢!
宋朝
苏轼只觉心中五味杂陈,他知道王安石是一个心怀大宋的人,但是王安石在那个时候还愿意帮助他,这是多大的恩情啊!
【苏轼被整整关押了一百三十天,接近半年时间,终于得见天日。
这次的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,所以苏轼在御史台狱受审。
而御史台官署内种植了很多的柏树,柏树上又常有乌鸦栖息筑巢,就有了“乌台”的别称,所以苏轼这场事件又被称为乌台诗案。
而这场乌台诗案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。】
“恭喜出狱”
“受了无妄之灾,谁能不郁闷呢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