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诗人与唐朝——杜甫(一)
菇菇咕咕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1章 诗人与唐朝——杜甫(一),视频穿越时空后,我粉丝破亿!,菇菇咕咕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又是新的一天,各个朝代之下的人们面对开启的直播更加从容起来,不慌不忙的坐在门外的石凳、台阶上,等着今天天幕给他们带来新的震撼。
【哈喽!大家好!我是你们的姜姜啊!猜猜看,我今天在哪里?】
姜澜溪也没有让粉丝们猜,直接就开始了介绍词。
【他!是千古留名的诗圣!他!是倒霉诗人的代表之一!他,惨遭三次科举落榜!他!接连被贬究竟是为何?
这究竟是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,欢迎来到姜姜直播间,让我们一起走入唐代诗人的杜甫杜子美的内心世界!】
“什么鬼?芒果台播放的走近科学是吧”
“主打一个混搭风”
唐朝
李世民:“咦,诗圣!诗圣竟然是我大唐的人!”还是我们大唐厉害!
李隆基:“也不知道这位诗圣是什么时候的人,这般大才竟会科举落榜”
贤能不能进入朝堂,当朝的皇帝真是有眼无珠!
而杜甫的下巴都快掉了下来了,这天幕说的诗圣难道到是在说他?他如何能当得起“圣人”这种称号?
虽然他一直觉得自己文采出众,能够青史留名,但是这可是诗圣!圣人哎!他就是再自信也不至于认为自己以后会是圣人啊!
难道是同名同姓?也有可能!这人真是厉害,真给他们杜氏长脸!
【杜甫的爷爷叫杜审言,是初唐时期的诗人。
杜审言和苏味道等人齐名称“文章四友”,他们曾大力创作律诗,也推动了唐朝诗歌的发展。
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,而杜甫对他这个祖父的评价也很高,称为“吾祖诗冠古”。
在杜审言去世四年之后,杜甫出生了。
杜甫的爷爷又是文坛大佬,父亲是官员,母亲是官家小姐。这个出身在唐朝其实还是很吃香的。
唐代的大诗人们仿佛把作诗刻在了基因里,作诗这事真是从娃娃抓起,“七龄思即壮,开口咏凤凰。九龄书大字,有作成一囊。”】
“别人的七岁,七岁可作诗。我的七岁,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”
“别人的九岁写大字 ,我的九岁,老师~他打我!”
唐高宗时期
杜审言喜不自胜,哎呀,他家大孙子怎么这么厉害啊,还这么尊敬他!
说什么“吾祖诗冠古”!哎呀,这多不好意思啊!
同僚看着他那副得瑟的样子问他:“你要不要回家看看祖坟?”
杜审言兴冲冲地说,“哎呀,还是你靠谱!我这可得回老家看看去,这青烟冒着冒着再把山烧掉就不好了!”
说着就风风火火的去找上官请假,苏味道也没拦着,和他道了个喜,就让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。
唐代和之后的朝代就算了,唐之前的朝代对诗圣这个称呼就非常不满了。
曹操就对此很是不满,他不但是个政治家,同样也是一位诗人,他不认一个出身名门没吃过苦的小儿,能写出什么深刻的好诗!
“这称呼是后世之人评价的?他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圣人?”
所谓“圣人”,上左有“耳”以表闻道,通达天地之正理;上右有“口”表以宣扬道理,教化大众;下边的“王”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德,德行遍处施行。
换句话说,“圣人”是指知行完备、至善之人,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,这个杜甫凭什么称为“诗圣”!
唐玄宗时期
杜甫欢喜够呛,“这个诗圣竟真的是我!我未来都做了什么啊!”
李隆基看向一旁的李林甫,“杜审言的孙子,莫不是在我这一朝?”
李林甫笑着道:“算着年龄应该差不多的。”
李隆基有几分尴尬,毕竟他才暗自骂了杜甫的天子,就得知杜甫的天子是自己……
【杜甫年少时也是很顽皮的孩子,“忆年十五心尚孩,健如黄犊走复来。庭前八月梨枣熟,一日上树能千回”,是传说中的皮猴子!
五六岁的时候,在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,在岐王宅里、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,在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、千官行列。
年轻时,家境优渥,杜甫就是阳光张扬的小少年。
虽然杜甫母亲过世后,父亲又娶了继母,但是他的父亲还是爱他的,在杜甫十九岁想出去玩玩的时候利索的掏了钱。
毕竟古代旅游那也是很贵的!
于是十九岁的杜甫开始了啃老生活,十九岁出游郇瑕,二十岁漫游吴越,直到二十三岁才回到故乡参加乡贡,再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时落榜了。
当时的杜甫也没当一回事,毕竟他还年轻,以后的机会多得是!
于是再次背起行囊,赴兖州省亲,与苏源明等一起,到齐赵平原,作第二次漫游。他
他这一次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“裘马轻狂”的“快意”生活,也留下了几首诗,其中最出名的当然就是《望岳》了,结尾两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这句话流露了杜甫那时不平凡的抱负。】
“当时觉得这小子真狂,后来发现这是人家该得的”
“两首望岳,两个处境”
“也是两种心情”
曹操望着那一句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只觉得豪情壮志涌现在心中,年少时就有这样的心性,以后会是怎样呢?
唐朝
李世民读着这句诗,只觉得回到了自己刚刚执掌权柄的时候,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,这孩子文采这么好,又被称作圣人,应该能得偿所愿吧。”
……
杜审言还未到家中,看着自家宝贝大孙子的诗作摸着胡子,赞叹不已,他仿佛看见了杜甫光明的未来。
凭这种文采,杜甫官居一品也是够的。
至于天幕所说的科举落榜三次,那又怎样!官宦子弟要是真想步入政坛,本就没那么难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