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登月无用?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
苏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7章 登月无用?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,天幕通万代,这是未来华夏?,苏仐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举世独浊我独清,举世独醉我独醒。”以前对他来说的确是支撑信念的真理,但如今他沉思,也许自己真正的归宿在后世,在远方。
再多活一会吧,看看后世。
原本的屈原内心充满绝望与悲愤,他看到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,自己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,救国无望,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感到极度绝望。
“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”,是他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。
但,看到再后来,秦亦被灭,汉亦被灭,再后来王朝一轮一轮更迭。究竟应该恨谁呢?
看着后世战火消弭,九州同风,五十六个民族共绘山河锦绣,同胞携手奋进,家国昌盛安宁。
他不由得泪湿眼眶,这盛世远超他的想象的极限,往昔的绝望如薄雾在这暖阳下散尽。
原来理想的火种燃透岁月,家国的热血从未冷却,此刻,死亡将不再是他的归宿,只因这一片热土,已绽放他毕生所求之繁花。
他将浸透江水的广袖挽到肘间,北斗星光顺着蚕丝注入竹简。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时,汨罗江上漂满了发光的新诗,像无数逆流而上的银鱼。
此刻,酒泉发射场的镁光灯与屈子竹简上的星辉在时空长河中共振。
长征火箭的尾焰,在月轮上题写着新的《天问》—当月球车辙印与敦煌飞天飘带在太空中交织,那所谓的\"无用之用\",实为文明存续的命脉。
九章量子卫星掠过汨罗江上空,将\"路漫漫其修远兮\"的求索编码成光子脉冲;天宫空间站舷窗外,两千年前观星者绘制的二十八宿正被重新丈量。
屈原终于松开怀中的沉石。他透过天幕看见自己的《天问》正被翻译成射电信号,通过\"中国天眼\"射向蟹状星云;
当鹊桥中继卫星连通月背与地球,汨罗江底的龙舟号子正化作深空探测的声呐,文明的突围,从来都是向死而生的绝地反击。
所以何必争论投入产出?
敦煌藏经洞的经卷在被掠夺前,也被视作无用的旧纸;殷墟甲骨在重见天日前,不过是治病的\"龙骨\"。
当我们拆解月壤中的核聚变燃料时,拆开的何尝不是《山海经》封印的息壤?当我们建立月球基地时,构筑的何尝不是《营造法式》的终极版?
拒绝登月不是省钱,而是典当文明;暂停探空不是务实,而是阉割未来——就像六百年前我们亲手折断的,岂止是郑和的桅杆?那是整个民族向深蓝进发的脊梁。
“此言得之。”看到天幕说的一众失去,大明的皇帝忍不住汗颜,特别是朱元璋。
海禁是蒙元先搞的,而且不止一次,蒙元四次禁海。大明就是个打了汉化补丁的蒙元……
但为了正统问题,还是忍下了这个祖宗,但没想到沿用居然会错失整个世界,错失整个航海大发现时代。
早知道就该否认蒙元为正统,彻底废除上述那些东西,恢复宋制,朱元璋想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