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0章 三明教子
山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40章 三明教子,朱元璋:逆子,这皇位非你不可!,山泽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而且这也并非是自己父亲想要舍弃掉他,保全詹家的做法。
之所以和他划清界限,乃是想要用多年侍奉朝廷的功劳、苦劳,换他一条性命。
“陛下明鉴,臣知错认罚。”
“只是父亲....父亲他....”
言至于此,詹徽下意识看了眼自家老爹。
也正是看到自家父亲满脸悲悯,甚至可怜的模样,詹徽深吸口气,旋即重重叩头。
“父亲一生都想成为为国效力,为民谋福。”
“当此陛下励精图治,我朝趋于鼎盛之时,还望陛下开恩,莫因罪臣迁怒父亲。”
“罪臣宁死,唯愿陛下看在父亲多年为官尽心竭力的份上,给父亲共筑盛世的机会!”
语罢。
詹徽将脑袋重重砸在地上。
“求陛下开恩,微臣自愿领死!”
听到詹徽要以死谢罪,一旁的詹同也赶忙跟着跪地求情。
不过不等他开口,却见朱标轻咳一声将其打断道。
“今日既将诸事挑明,那朕便绝无处置詹卿的意思。”
“同样!”
朱标看向詹同,温声继续。
“如今詹徽并未犯下大错,先前诸事不过是心思不正,朕也绝不会要了他的性命。”
“多谢陛下!”詹同闻言赶忙谢恩。
只不过詹同却也明白,朱标既能饶恕詹徽性命便已是天大恩赐,些许惩罚自然是肯定会有的。
深吸口气后,纵然依旧有些揪心,但詹同还是继续问道。
“敢问陛下,犬子该如何处置?”
“詹卿以为呢?”
“这....”听到朱标将问题抛回给自己,詹同侧目看了眼詹徽,沉声叹气道。
“心术不正,自作聪明。”
“虽未酿成大错,可依旧是活罪难逃。”
“老臣以为当杖二十,削其官录,永不录用。”
听到自家老爹如此言说,此时的詹徽却不似先前那般偏执。
深吸口气后便也恭敬拜道。
“罪臣愿领罪受罚!”
看着詹徽已然做好了贬官为民的准备,朱标却是轻咳一声,转而温声说道。
“詹徽虽有过错,可却也极聪明。”
“就此免官,却也可惜。”
“况且若朕只是将他免官,自然也不会寻詹卿前来。”
“那.....”
就在詹同犹豫,不知朱标如何处置詹徽之时。
却见朱标从面前堆积如山的桌案上抽出一道奏疏,转手递给了詹同。
“方才詹徽直言,若派遣朝廷官员管理偏远部族,但凡官员不熟当地民情,必与乡约民俗冲突,使朝廷施恩偏远部族不能功成。”
“因此朕自然要挑选一些极机灵、极聪明的官员,前去治理偏远部族。”
“詹徽,你可愿前往四川尧山,代朝廷施恩偏远部族?”
“这.....”
此言一出,詹徽瞳孔巨震,满脸诧异看向朱标。
倒不是他觉得四川山林蛇虫横生,太过艰难。
而是他却也没想到朱标既会如此开恩。
毕竟在他眼中,朱标虽不是什么残暴严苛之君,可到底也不是傻乎乎只知仁义的帝王。
今日情形,他能捡回性命便已是万幸
殊不知朱标不仅饶他性命,竟然还施恩于他,命他代替朝廷施恩于偏远部族。
朱标如此处置,当真让詹徽有些意想不到。
“愣着干什么?”
“还不赶紧谢恩!”
“多谢陛下!”听到詹同的催促,詹徽这才回过神来,连忙谢恩。
见状,朱标浅笑一声,转而语气柔和缓缓看向詹徽道。
“你父良苦用心,如今你既已知晓,便当谨慎自持,再不可行差踏错。”
“去偏远小县历练几年,好好磨练磨练心性。”
“待回朝之后,自是朝廷中流砥柱。”
“谢陛下!”此刻听到朱标如此说,詹徽早已感激的涕泗横流。
摸了下眼角泪水后,詹徽忙冲朱标再次拜道。
“位高权重之事,微臣断不敢想。”
“只求将来还能为陛下分忧,为朝廷效力!”
“嗯。”
待朱标微微示意,詹同、詹徽拱手一拜后,便也转身朝门外走去。
而看着二人离开的背影。
蓝玉心中莫名生出些复杂的情绪来。
“陛下这是替老詹管教儿子?”
“嗯?”
见朱标直勾勾盯着自己,蓝玉忙从失神中重新恢复镇定。
“臣随口戏言,还望陛下莫怪。”
“倒也不是替詹同管教儿子。”朱标拿起面前茶盏抿了一口,幽幽说道:“只是如今朝堂风气太过陈旧,也该多一些少年人的锐意进取。”
当今大明正趋于鼎盛,好似蓬勃少年一般,茁壮成长。
然而朝中主事官员,却还是老朱留下的那些老臣。
所谓欲言国之老少,先言人之老少。
詹同、宋濂、高启这些老臣虽处事有方,老沉持重。
可却也少了几分锐气。
所以当下要想一改朝堂沉闷老气,自然需要些少年人逐渐撑起场面。
和培养勋贵子嗣接管军队,再从寻常士卒中挑选有为者,逐渐改变朝臣被几家几姓的垄断情况相同。
朱标重点培养詹徽,也是抱有如此心思。
毕竟若选择恩科及第的士子,将他们推向台前,主持大事。
因他们无甚根基,可作正臣,却做不得力排众议的直臣。
而詹徽却也不同。
不仅有贵妃的姐姐,还有吏部尚书的爹。
待这小子心性成熟之后,自己可用他独当一面,做些老派臣子反对的创新之举。
而且!
倘若就此将詹徽免官。
或许几年内,他还能守住本心,踏踏实实当一个闲散百姓。
可用不了几年,待今日之事对他的触动逐渐消减,以朱标对詹徽的了解,他必然还是要闹出些动静。
与其将来见他这个贵妃亲弟、老臣之子犯下大错,弄得朝廷还需搭上不顾老臣功劳的风险处置詹徽。
倒不如将詹徽发放到四川穷苦之地,让他们好好磨练心性。
毕竟.......
似四川尧山、云南佤族这样偏远的部族,大明不下数十个。
想要挑选数十个聪明能干,而且不会给朝廷抹黑的官员,也属实不是件易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