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雨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9章 朝野震动,一边阳光一边乌云,听雨子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臣还有第三谏。”
李世民面露惊喜,百官却面露疑惑,这魏征今天要做什么?
“爱卿快快说来。”
“三谏当学汉高祖'大风起兮',分南北中三卷取士,使巴蜀才子不输河洛,江南文脉可比关陇。”
这回文武百官知晓这魏征要做什么了,这是打算将朝堂上的世家给稀释掉。
“爱卿此言何意?”
“南方徒生,千里奔袭,如今寒冬之日就出发路上,到长安赴考已然身心疲惫,未得安定,水土难服,若在与北方考生同考,岂能一样?”
“魏爱卿此言有理。”
“南方郡县,非中原地貌,其民荒蛮也少有教化,民族众多,所治所行都与北方不同,若南方之卷问北方之生,怕北方之生也答不得行,百官可学,陛下可知。”
北方人和南方人有文化差异,水土差异,习俗差异,自然而然治理的方法不同,意思告诉李世民,不同地方用不同的考卷,这样百官也知道不同的风土人情,皇帝也知晓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,不同民族的政策。
李世民听完频频点头。
“爱卿真是为国为民,此谏大善,房爱卿,此事你认为如何?”
锅有这么甩的吗?就不能说,各位爱卿意下如何?陛下不地道。
“臣认为可行,此事与文武双科同行。”
“好,各位爱卿可有异议?”
“臣附议”
只见魏征又举象牙笏。
“臣还有第四谏”
百官深吸一口气,有完没完了?特别是五姓七望的官员,这些政策好像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利益,武科是纳民间武夫,南北中三卷不同地区的豪族入住庙堂,隐约有稀释他们的感觉。
“爱卿今日可乃玲珑之心。”
“陛下谬赞,实乃为臣之道,臣这第四谏,谏宜仿汉文帝亲策贤良。”
这下朝廷炸开了锅,这是要皇帝做吏部的事?李世民闻言一愣,站起身望着手中铜镜,十二旒珠帘左右摇摆,随后朝着魏征认真询问。
“玄成之谏,可是要朕做那铸镜之人?”
“正是!此策共有个好处,一,所有进士皆为天子门生,于情于理更亲于陛下,忠于大唐,二为以防朝廷大臣,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,减少贪污腐败所选出的尸位餐素官员,以防有心之人便于权势,亲之任之,以便荼毒地方百姓。”
刚刚还是稀释世家的权力,现在就是抓着世家的衣领,开始扇巴掌了,此时五姓七望还不懂魏征要做什么吗?于是乎。
\"魏大夫欲效秦法?可知商君车裂之祸?《论语》云'君子笃于亲',今废世家举荐,岂非违圣人之教?陛下乃共主,执天之行,行天之道,君臣之礼是要捷越?魏大夫要陛下数典忘祖于何故?\"
崔仁师出列之时,象牙笏板上镌刻的博陵崔氏家徽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而眼神也直指魏征,意思告诉他,他做的有些过了。
“崔大人所言差矣,商君虽遭车裂,然秦法之功,彪炳史册,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改革军事,遭旧族反对,然赵国凭此强军,北却匈奴,西抑强秦,可见变革虽难,却为强国之途,商君之法,使秦国从弱国崛起,一统六国,其利远大于弊,车裂之祸乃守旧反扑,不能因噎废食而否定变法,如今陛下圣明,以铜镜照心,百官而校之,非抱残守缺。”
弱一点的世家官员此时站出来拱手。
“陛下,臣认为魏大人所言乃国士之言,臣附议。”
“臣也附议。”
武官的阵列现在全是魏征的迷弟。
“臣附议。”
“臣附议。”
百官能不知道吗?这件事对皇帝肯定是百分之百好,这种能亲自平衡朝廷官员的手段,肯定是百分百支持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