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为什么突然不需要装病了呢
自然之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7章 为什么突然不需要装病了呢,大庆:皇子的截胡人生,自然之美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庆帝淡淡地说:“既然喜欢这样做,那么让朕也学一学,一味地做下去,看看结果会怎样!
切记,这些都是因为你们才会丧命的!”
于是,在御书房内,太子与李承泽一连跪了足足两个时辰。
一直到两人面色苍白,庆帝才允许他们离开。
李承渊在一旁观摩全程。
除了罚跪和交付那份官员名单外,庆帝始终未多加责备或训斥。
这使得李承渊意识到,庆帝的沉默反而更加令人生畏,他感觉这只是开始,后续肯定还有更严厉的惩罚。
这两人的所作所为的确太过分了,若不给他们一点教训,恐怕他们会变本加厉。
对此,李承渊并无异议,反正与自己并无关联。
即使庆帝真的生气,也未必会迁怒于他,除非抓到他的证据。
经过一个时辰的陪伴,李承渊才被庆帝准许返回王府。
结果刚回到家便发现府上已被搜查,显然庆帝已对其起了疑心,甚至派出侯公公亲自前来王府查办。
幸好红薯拥有玉石小镜,及时将司理理和滕梓荆一家藏起来。
如此一来,王府内几乎没有什么可隐藏的东西了,一片“整洁”。
搜查结果无果后,侯公公等人只得空手而回。
得知此事的李承渊暗中松了口气。
好在第二块玉石小镜及时送到红薯手中,不然还真要棘手。
现在想来,他们在御书房滞留那两个小时是为了配合查府行动。
只是不知庆帝是否也同时对太子府和秦王府进行检查。
——御书房内,三个皇子离去后,侯公公手持报告单快步进来呈交。
“陛下!这是查府的结果,请您过目!”
庆帝展开折子细读。
首先查看的是太子府的结果,阅毕忍不住大骂一声:“混账!”然后查看秦王府情况,又骂了一句:“混账!”
看到礼郡王府结果时,庆帝惊奇问道:“没找到司理理?”
“回禀陛下,没有!完全没有痕迹。”侯公公道,“郡王府规模不大,我们查得很彻底,墙面、地板都没有遗漏。”
“难道真不是李承渊所为?”庆帝疑惑。
侯公公低声回答:“陛下,三皇子确实无关。
据暗探报,事发当天三殿下一直在府中写作,并未出门。
唯一九品高手青鸟也在东市闲逛了一天,我们的人都在盯梢,可以肯定她未曾离城。”
庆帝若有所思地点头,继续阅读。
阅毕之后,他诧异:“李承渊府上就这么点东西?”
“回禀陛下,属下也很惊讶。
确实很干净,贵重物件不多,大多都是宫廷赏赐。
除此之外郡王府几乎没有任何值钱之物。
而且,连仆人也只有八十多个。”
“李承渊有不少商铺吧?”
“陛下,这些可能都入不了三殿下法眼,赚不到什么银子,他还是醉心文墨居多。”
庆帝闻言,心情稍霁。
无论如何,总算在自己的三个儿子中找到了一个相对“安稳”的孩子。
虽说这小子确实有些贪恋美色,但少年时期对异性有好奇心也属正常。
更何况老三还是个读书人,而书生多情古已有之,并没有什么不妥的。
要说唯一的遗憾,恐怕就是他复杂的身世了吧。
每当想起李承渊的真实来历,庆帝脸上的微笑总会逐渐消散,陷入深思,仿佛心事重重。
礼郡王府内,李承渊正浏览着最新的情报。
刚得到的消息称,中午时分,范闲与鉴察院的黑骑一同步入京城。
他们才进城门不久,京都府便立刻要将范闲带走问话。
毕竟有举报称范闲牵涉某案件,京都府依照规矩询问再合理不过了。
然而,鉴察院的黑骑却拒绝交人,坚称此案件已由鉴察院接管,要把嫌疑人带回审讯。
面对这样的回应,京都府非但没有不满,反而异常积极地迅速办理移交手续——这一烫手山芋终于有了接盘的人!
于是,范闲甚至没来得及回家,就被直接带到了鉴察院。
至于进入鉴察院后会面临什么处境,外界无从得知。
但在李承渊看来,范闲在那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般。
尽管朱格未必对他友好,如今陈萍萍回京主持鉴察院工作,事情应该会有所不同。
陈萍萍虽然刚到宫里,暂时还未返回。
实际上,关于范闲的案件细节已经变得无关紧要。
无论他是自卫还击抑或主动出击,除了林相可能还在意之外,几乎无人关心其过程,更在意的是范闲是否真正导致林拱之死。
对于林相而言,最重要的是确认他的儿子是不是死于范闲之手。
具体缘由已成次要。
个人立场和关注焦点自然各有差异。
而这个案子的结果如何,李承渊心里也有数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