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之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章 表露得太明显,大庆:皇子的截胡人生,自然之美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相比而言,赵文成反而并不怀疑此药真实性,李承渊断然不至于开玩笑。

哪怕他是位尊皇子亦绝无戏弄吏部高官的道理。

......

夜幕过后新的一天来到,京都一如往昔般繁华热闹。

南庆的朝堂今日却显得分外微妙紧张。

昨天下午,李承渊拜访各大衙门的消息传遍官场,

众人心中有许多猜测议论不断。

人人都知道三皇子正努力笼络朝廷重臣,

但却不明白他的行事风格是否过于嚣张了些?

过往,皇子们的这种动作都会私下进行,

哪怕是太子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。

皇帝尚在位之时,你身为皇子却如此串联权贵,这算什么行为?

这让人看来越来越像个冲动鲁莽之徒。

不过奇怪的是三殿下被公认为国之栋梁未来才俊,

所以他的举动更是让人疑惑难解。

......

普通官员猜不透,连被拜见过的大人们也摸不准心思;

那些尚未接待到的各位尚书侍郎们不仅迷茫还感到无比焦虑,

真希望能对三殿下说一句——你就不要来找我们了吧!

然而显然这并非李承渊关心之事,他也听不到那些人的心声。

次日清晨再次驾车前往另一场走访,

结果依旧是鸡飞狗跳一场!

......

秦王府内。

赤脚瘫坐于椅上的李承泽,满脸不解。

“必安你觉得老三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?”

谢必安同样一脸迷惑道:

“我也觉得不可思议,按理说,即便三殿要有意拉拢大臣也大可不必如此昭着啊!

他已组织过一次诗词大会并与众多官员后嗣熟悉起来;

若是真看中某个人,通过他们的儿女秘密结交不是更好吗?”

“问题的核心就在这里!”李承泽沉吟片刻后说:“这些道理,你肯定明白,老三也必然知晓。

即便他一时疏忽,他府上的众多幕僚和臣属也会提醒他。”

可是偏偏老三选择的是最直接、最简单的方式。

“所以,老三这般做,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!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他究竟在盘算什么.....”

李承泽稍作停顿,突然抬头询问道:“必安,礼郡王府那边有没有进展?”

谢必安赶紧回答:“殿下放心,我们已经在接触他的丫鬟和杂役了,这些人已经显露出动摇的迹象,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!”

“很好!但要再快些,总觉得这次老三的目的不简单啊!”

……

“本来就不那么简单。”太子对宫中的侍女微笑说:“老三是庆国未来的希望,要是他连这点脑子都没有,那这天下还有聪明人吗?”

“那殿下可知三皇子的意图为何?”

“我若知道早就告诉你了!”太子说道。

“殿下,长公主说如果您也不知情的话,那么她打算宴请三殿下了。”

“姑姑要亲自招待老三?”太子皱眉思考,摇头表示,“先等等吧!请你回去转告姑姑,当前老三的态度还未明确,姑姑还是暂不出面的好。

姑姑也无需担心,现阶段老三与我们没有利益冲突。

如果他真有所图谋,也不是针对咱们。

我们可以静观其变,贸然插手反而会生出枝节。”

“奴婢明白了。”

……

一眨眼到了傍晚时分,李承渊的拜访活动圆满完成,六部所有的重要官员都见了一遍。

……

皇宫寝殿中,庆帝正在听取陈萍萍的汇报。

“陛下,事情大体就是如此——唯有礼部尚书郭攸之和户部侍郎范建对他态度最为热络,刑部侍郎韩青与工部侍郎周书翰态度暧昧,其他人不是冷漠应付,就是干脆避而不见。”

听完汇报,庆帝面色不满地问道:“朕的儿子亲自拜访,他们竟如此对待,为什么?”

陈萍萍心里无奈,在嘴上却笑道:“陛下,他们在避嫌啊。”

“哈哈,避嫌?联需要避嫌么?朕会如此心胸狭窄?”

陈萍萍忙接话道:“陛下宽宏大量,都是他们胡乱猜测。”

庆帝白了一眼陈萍萍,没有言语,沉默良久才接着问:“那在这些人里面,哪些是李承渊想拉拢的呢?”

“这...... 臣也不敢妄测,”陈萍萍慎重回答道,“这些朝中大佬都是精明人物,即便是有意支持也不会表露得太明显。

非要说谁是真心的,户部侍郎范建应该是其中之一....”

“不必提他了,范建的心思难道还不清楚?”庆帝截住了陈萍萍的话头。

陈萍萍苦笑了一声,接着答道:“除了范建大人,那就只有礼部尚书郭攸之了!”

“郭攸之... ” 庆帝若有所思地念着名字,“朕听说,郭攸之一直跟太子走得很近?”

陈萍萍只能苦笑着说:“关于这一点,臣不敢再多言。”

“那依你看,三皇子是不是已经和太子暗自结盟了?”

“陛下的推测臣无法确认......实在看不透呀。”陈萍萍又一次尴尬地笑了笑。

“看不透?”庆帝再次看向陈萍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神奇宝贝穿越现实世界

天哥逍遥子

我真不是教父,我只想当个好厨子

六二六二

学渣上班后,卷翻职场搞事业

蔷薇紫

修仙十万年,我竟穿越回地球

水木清阳

时光与你都微甜

柯一诺

剑里乾坤

浅墨清语